生態村的自給自足在災難中更顯得重要

邱奕儒主任前往黑龍江省七峰山生態村的培訓課程擔任授課老師,主任表示,每天吃著以自然農法在肥沃的黑土上栽培的食物,不只讓人在高強度的授課過程中不覺得累,也品嚐並學習到許多東北獨有的吃法。

然而,在培訓的第二天,大家就遇到的當地人前所未見的洪水災害,斷水斷電斷網,與外界隔絕,同時也更見證到極端氣候的威脅。

學員中有不少是北上廣的都市人,他們不免憂心忡忡、惶恐不已。於是村長就出面跟大家說:大家不用擔心,目前生態村內的存糧足夠現場所有村民、學員、老師們共一百多人吃三年都還有剩。

加上生態村的志工們依舊每天準時供應大家優質的餐點,這讓大家安心上課學習,整個課程就在沒水沒電的情況下順利歡樂的完成。

主任認為,雖然生態村有許多不同的定義與功能,但一個完整的生態村,應該能盡可能在食、衣、住、醫療、教育、水、能源等方面自給自足。

此次七峰山生態村村民們也注意到,雖然經過七年的努力,糧食自給自足已經達到,但是這一次災難也突顯出其他層面自給自足的重要性。

例如,目前的生活用水來自於抽地下水,一旦沒電,也意味著沒水,即便上天還是給予人們很多雨水,大家還是沒水用。因此,他們便決定加裝屋頂雨水利用系統。

此外,在淹水中,所有的化糞池也被淹沒無法運作。因此,他們也將比照千島湖生態村的成功經驗,建造無水堆肥廁所,也可以避免傳染病的傳播。

還有,前所未有的暴雨,也導致大量黑土的流失,他們也將採取此次課程中所討論的黑土保育設計,以確保土壤的生命力。

當今主流社會主要透過一個大市場來滿足供給與需求,資源自然往最能獲利的地方跑,然而,這在不可預期的災難中,這種操作顯得的脆弱不堪。生態村很重要的一個功能,就是要示範盡可能全方位的自給自足,以增加在災難中的韌性,並示範引導週圍的居民也如此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