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勇敢運用學校資源、與你的內在對話、利益眾生!
-------永續暨防災碩士學位學程新生入學座談會

       「大家有沒有發現我們學程可以『玩』的很多?很重要的是,去找到你有興趣的點,也不要擔心你過去的背景如何!」永續暨防災碩士學位學程主任邱奕儒鼓勵新生,並以自身學思經驗為例:「我大學念動力機械,碩士讀自然資源管理,博士則選擇水資源與環境工程。所以大家不用怕!勇敢利用學校的資源,兩年時間好好發展跟自己內在對話,甚至把這兩年當作療癒的過程,秉著利益眾生的發心,透過研究,在花蓮這片好山好水,彌補空缺的一塊,發展自己的興趣與特色,課程與老師都是來支持你的!」

       永續暨防災碩士學位學程113學年度計有五位新生,背景各異,包括消防員、家庭主婦、銀行員、貿易商,另有一位慈大傳播系附讀生,皆因對永續與防災懷抱深切體悟而報考進修,自許學成後能發揮影響力。

       座談會一開始,邱奕儒主任強調:「面對當前日益嚴峻的全球氣候變遷、貧富差距、天災人禍等問題,我們需要跨域整合,需要具備以人為本、與天地調合素養的跨域整合人才,來真實解決問題。」

       因此邱主任詳述學程授課老師群:三位專任教師為科技、建築、農業等領域,十位合聘教師則涵蓋心理、公衛、社工、生態、多媒體專業,更有慈濟基金會慈善賑災經驗豐富的業師。他勉勵新生:「多認識老師,老師的教學經驗是真正的資產,盡可能向老師挖寶!」他也支持學生修習校內與外校課程,只要經主任或指導教授同意即可認列學分。「因為碩士真正的學習在課堂之外!」邱主任說。

       至於永續與防災最核心的就是韌性!邱主任說明學程發展重點為:樸門永續設計、ESG與淨零排放、跨域防災科學、以人為本的創新科技應用,藉以探討人類永續發展與韌性社區的實踐。課程必修十學分、選修十四學分,為體貼在職生,必修課集中於週五,其他時間則可參與研究計畫。至於取得學位路徑有二:傳統的「學術論文」;或透過計畫參與,真實觀察問題、解決問題,撰寫「專業實務報告」取代學術論文。

       座談會除了一位新生因火車停駛無法與會,本學年新生全數出席,並提出實習、上課時間、論文主題選擇、以及學分認列等疑問。會後一行人至「食在永續消費合作社」了解花蓮在地小農和小生產者的產品與故事,體驗「在地循環經濟」的永續發展之路。

 

先把鈔票正反面固定好~
-------日本能登地震第五次見舞金發放

       「一定要站起來行禮!讓我感覺到日本人很注重禮節,但是需要關心的時候,又要適時表達。」永續暨防災碩士學位學程副教授陳榮光回憶,由於在靜思精舍巧遇謝景貴師兄,而促成他的首次國際賑災,於8月29日抵達日本石川縣金沢市,準備為期三天的見舞金發放。

        日本能登強震發生於今年1月1日,慈濟基金會持續關心受災鄉親。8月30日於七尾市發放慈濟第五梯次見舞金。陳榮光與一位志工搭檔,志工提醒「資料要嚴謹、溝通要輕鬆」;看到鄉親前來,先起身問好,請他們填寫資料,並以日語解說後,由陳榮光雙手奉上見舞金,而每一份見舞金的鈔票,都是由志工事先一張張固定好正反面。最後,待鄉親收拾妥當,志工即恭敬站好目送其離開。許多鄉親穿著農忙服前來,離去前一定脫下帽子彎腰致謝。

        發放空檔,陳榮光頻頻滑手機洽公,志工叮嚀說這在鄉親面前很失禮,他因此趕緊收起手機,也在日本志工的發放細節,了解順應在地禮節的重要。

        首日預計發放一千兩百戶,因颱風將至,天氣尚晴無風雨,鄉親踴躍前來,至下午五點已發放超過兩千戶。第二天陰有雨,鄉親外出減少,陳榮光把握機會與志工前往災區。沿途可見馬路受損依舊,偏遠地區公路裂縫深達一米,雜草更從中長出高過地面一米;遠處一家飯店傾斜,外牆盡是交叉裂紋。

        發放的第三天,也是最後一天,陰天,出門領取見舞金的人更少了!陳榮光因此跟著謝景貴師兄前往訪視受災居民。一戶居民已修繕屋損最嚴重處,希望恢復往昔生活,並表示很高興領到見舞金,將用來修繕輕度傾斜的和室,好讓患病的太太住得安穩。另一戶房屋則是大規模半毀,因為擔心餘震至今未修繕。在屋主的帶領下,志工走進屋內,地面的裂痕、樑柱的傾斜、牆壁的脫落,就連屋主站在客廳大力往下壓即能看到、聽到地板搖晃,而且房屋從一樓至二樓皆為殘壁斷瓦,一家人竟如此住了八個月!

        陳榮光感嘆,大規模的建築損壞、高比例的年長鄉親、遠距離的邊緣地帶、千頭萬緒的災後重建,都是當今永續防災最迫切的證明!加上此行的親手布施,更讓他體悟慈濟的賑災人文、面對變化的彈性、以及注重領取見舞金鄉親的人身安全,都是永續防災課程最接地氣的教材,將與更多師生分享。

慈濟大學永續與防災碩士學程協推動黑龍江黑土保育農業

       中國大陸東北的黑土帶是全球垂要的糧食高產地區,其產量之高,會讓臺灣許多農夫羨慕不已。然而,近年因不當種植方式,造成大量黑土流失,加上極端降雨,許多地區的黑土變黃土。如果中國大陸的糧食出現問題,很快也會變成全世界的問題!

學術界關於黑土保育農法的研究非常多,但難以落實於中國農村。因為農村的存在往往是為了「為城市輸血」;因此,農民在換現金的同時,難以考慮複雜的黑土保育農業操作。畢竟,農民的操作習慣、地形、土壤沖蝕情況、設備是否可行、成本、產量、市場需求等等因素,都必須考慮。然而,這在生態村就有突破的契機!

       去年夏天永續碩主任邱奕儒教授已對黑龍江七峰山生態的居民介紹黑土保育農業時,然而,當時村民大多著力於硬體建設,心有餘力不足。今年,硬體建設已有進度,邱教授可更與村民聚焦發展黑土保育可行操作。

主要負責農業的村民們在開會中都表示,的確,作物產量正在逐年下降,如果不改變,未來一定會出問題!過程中,也有一位加拿大留學返鄉的植物學博士志工參與,也期待進行更完整的學術研究成果。

       此次結論分為兩大類:需要起壟的玉米黃豆、不需要起壟的小麥。起壟的作物,一定要沿著等高線操作,並且與綠肥一起種植。我們也測試等高線量測儀、確立試驗田。至於春小麥或冬小麥將採取綠肥前後套種、不翻耕搭配深開溝播種法。在可種樹的園子地,我們也將沿著等高線種植食物森林綠帶,預留耕耘機操作空間。

       期待生態村實驗可行並驗證成功,建立「黑土保育PGS保證系統」,藉由共同行銷,確保合理收益,讓更多農場參與,擴大黑土保育面積。

後地震時期人與自然的療瘉:
太魯閣國家公園生態修復之旅--種籽球篇

後地震時期人與自然的療瘉:太魯閣國家公園生態修復之旅–種籽球篇。

0403大地震對太魯閣國家公園是一個重要的分水嶺:在之前,人們到國家公園欣賞大自然之美;在之後,或許人們到國家公園將從事生態修復的療癒之旅。

今天和慈濟大學張木林(阿財)老師,一起為太魯閣國家公園解說志工們介紹種子球的製作。

與這些長年在太魯閣國家公園解說員夥伴互動,可以感受到這場地震不只讓國家公園山林變色,也讓他們內心中有一股說不出的哀痛!

最大的療瘉是付出

大自然雖然有天災,但本來就有他的療瘉過程,只要時間夠長,最後會讓荒地變回森林。但若是這個過程,我們加速復原過程的發生,就不只療瘉了大地,也療瘉了我們自己,因為我們參與其中。

地震後加上近日大雨,太魯閣國家公園內出現大量的崩塌地,如果沒有快速用原生物種覆蓋的話,一些超級強勢的外來種,如銀河歡、小花曼澤蘭等就會快速佔領。之後,國家公園又得花很多錢來清除這些快速外來種。

一顆種子就是一個希望

為此,之前阿財老師已經花了很多功夫,帶領志工收集大量可以快速修復荒地的原生種先驅植物。今天上午,我們介紹完生態修復的原理與種籽球設計後,就將多種原生種籽製作成種籽球;下午就實際在崩塌嚴重的崇德隧道口潑灑種子球。同時,我們也使用彈弓將種子球射到較遠較高的地方。很多人只有小時候玩過彈弓,沒想到也可以用來幫忙生態修復。

整天下來,跟這一群熱情又有創意的國家公園志工們合作非常愉快。

活動後,大家已經在思考,日後如何將原生植物辨視、種籽採集、種籽球製作、各種彈射方式來灑播,設計成各種太魯閣國家公園的新遊程或親子體驗課程。讓後地震時期的國家公園旅遊,是一場幫老天爺加速大地療瘉的過程,同時也順道自我療瘉!

太魯閣加油!大家加油!

5月13日本校永續暨防災碩士學位學程主任邱奕儒教授代表慈濟大學,進行由副慈大校長簽署與奧斯頓大學副校長共同合作備忘錄,並且參與《喜瑪拉雅山災害監測與管理研討會》。並於14日前往倫敦市及伯明罕市的「緊急應變中心」參訪與交流。 此次研討會出席的人員,除了阿斯頓大學商學院「危機及災害管理碩士學程」的師生之外,還有來自尼泊爾的市長及官員、中華民國國科會駐倫敦代表主任、國家防災科技中心、慈濟基金會、慈濟倫敦分會、基督長老教會等。 於研討會中慈濟基金會熊副執行長以線上方式分享,自1993年以來慈濟長期在尼泊爾所從事的各種災害協助工作;基督長老教會林牧師的分享如何將泰雅族的竹建築工藝引入尼泊爾協助建設較耐洪水的建築。 邱主任則分享在《印度拉達克地區自然與社區為本的韌性發展:樸門永續設計模式》介紹在乾燥高原地區在氣候變遷衝擊下,如何以順應自然的方式,由在地村民參與的水資源管理與造林方式。會後,有幾位阿斯頓大學的碩士生來找邱主任,其中有一位來自尼泊爾的學生,對介紹的水資源設計方法很有興趣,她認識一些在地的NGO組織,期待日後可以引入這種方式進入尼泊爾。 阿斯頓大學「危機及災害管理碩士學程」主任Dr. Komal對花蓮在0403地震中表現的緊急應變能力水準很高,也很感配慈濟志工的動員能力。他表示很期待未來在學術研究、學生交流、計畫執行上能與慈濟大學有更多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