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環境保護運動」論壇

「世界宗教議會」(The Parliament of the World’s Religions)第二天(8月15日),為了亞洲會眾更能參與,傍晚特別安排了一場「南亞洲線上宗教會議」,希望沒得來現場參加的會眾也可以一起加入。線上會議共分四場,第二場以「新興科技與人權」為主題,安排三位講師從社會、宗教及科技角度進行跨領域討論。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林建德教授為講師之一,以佛教對人類的道德規範、責任與使命等角度探討對人工智慧和機器人的影響。

第三天(8月16日),由慈濟「全球合作發展事務室」主導,在「綠色帳篷區」接連進行了平行論壇:「在聯合國裡,以信仰價值轉變糧食系統」以及「宗教環境保護運動」,均說明慈濟如何在聯合國等國際平台,基於信仰推動可改善氣候因素的素食護生理念,柔性改革糧食系統的需求。

「宗教環境保護運動」論壇中,各方講師分享如何通過聯合國平台進行跨宗教合作共同推動環保永續,慈濟大學永續暨防災碩士學位學程陳榮光副教授則以廣大慈濟志工為例,提出通過「價值-信仰-規範」理論優化個人環保行為,以個人行為滴水成河、以草根力量站上跨宗教平台。慈濟志工以 上人開示之「四大不調、國土危脆」為核心價值,以佛教「因緣果報、正報依報」為法脈信仰,以「克己復禮、節能減碳」為行為規範,由點至線落實個人環保行為。

「雨林是地球的肺,攸關地球是否能永續。慈濟非常積極推動環保素食,若有更多人選擇改變飲食習慣,將避免雨林為滿足畜牧業需求而遭砍伐。」同為講人之一的布魯斯‧諾茨(Bruce Knotts, President at Citizens for Global Solutions)肯定慈濟對全球環保的貢獻。

Source: 慈濟大學粉專